‧親子天下 2010/09/28
教師節前夕,《親子天下》針對全國上萬名國中小教師的調查發現,本該是最有潛力發光發熱的中堅老師,在教學現場上卻是士氣最低落的一群。為什麼老師的熱忱消失了?
【文/陳雅慧】
「當我看到新聞報導︰老師罵學生『遲到大王』,結果被判拘役四十天。老實說,我心都涼了,現在的師生關係是怎麼了?」榮獲教育部閱讀推手、今年八月被選上年度power老師,彰化縣鹿鳴國中國文老師楊志朗感嘆。
「我有一個學生的母親要他帶手機上課,叮嚀學生,若老師『欺負他』,就拍下來回家交給媽媽……」一位今年二十九歲苗栗縣的國中女老師很不以為然,她認為這樣只會逼得老師求自保,課教完就了事。
八月底,投案的少年槍擊犯廖國豪怨懟的說:「台灣教育害了我。」這樣的控訴更在教師節前夕,深深的刺了老師們一刀。要老師承擔起一個槍擊犯的責任太過沉重,但台灣教育出了什麼結構性的問題,讓教師成為教育失敗的眾矢之的,值得探討。
過往國中小學生下課前,那句拖得長長的︰「起立、敬禮、謝謝老師」,在打破威權的現代已不復見。曾幾何時,老師更成為頭條新聞的常客「狼師」、「體罰」、「不當管教」、「開記者會公開道歉」……已經不新鮮,家長和關心教育的大眾不禁要問,到底是「老師」被妖魔化?還是老師們的熱情真的不見了?
教師節前夕,《親子天下》針對全國上萬名國中小老師的調查發現,老師們高自我期許,但低士氣的矛盾現況。受訪老師中,近九成老師以自己的工作為榮;但只有近七成的老師認為自己的工作被尊敬。
士氣低落,教職失去尊嚴
在這次全國性大規模的教師調查中,更看到國中老師的無力感遠大於國小老師,國中老師對學生沮喪、對教學成果失望、師生關係緊張的壓力和負面情緒都明顯的遠大於國小老師。
除此之外,年資五~十年的中堅老師,本該是最能發光發熱的明星,在教學現場卻也是士氣最低落的一群。年資五~十年的老師以身為老師為榮的比率、相信自己努力學生會進步的比率,以及覺得工作被尊重的比率都比其他老師低。
和國際比,更看到台灣現場老師士氣低落的惡劣狀況。今年四月教育部廣發新聞稿,大幅宣傳跨國的「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台灣數學實習老師的數學知識十五國排名第一。但同樣調查中顯示,這群專業表現傑出的老師,和國際相比,不想繼續教書的比率竟然也居各國之冠;三成四的數學實習老師說,教職只是過渡的工作,比其他國家平均整整高出一成。
四大改變 耗損老師熱情
為什麼高度以自己工作為榮的老師覺得不受尊重?為什麼專業知識國際第一的數學實習老師,只把教職當做跳板?在國中小學階段,老師是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許多學生每天相處最久的不是父母,是老師。當老師不快樂、失去熱情﹔當家長不信任老師;當新聞媒體看到老師負面新聞就眼睛一亮——這是教育莫大的警訊。
《親子天下》深入探訪,消磨老師熱情的壓力來自於四大改變:
一、老師太多、學生太少
一九九四年「四一○教改」後,「師範教育法」修正後改名為「師資培育法」。師資培育由計畫式培育改為儲備式培育,從一元化轉為多元化。從此,當老師不再是師範學生的專利。
「老師」的供給全面自由化,但是「學生」來源卻碰上少子化的大衰退。台灣從一九九七年新生兒數創下高峰達三十二萬人,往後逐年下降,到二○○九年只剩下十九萬三千人。十二年間少掉了四成的學生,少子化衝擊國小和國中的招生狀況,如今國中小都已面臨大減班的挑戰。老師們,則處在「超額」的擔憂之中。一九九四年至今,國家培育了十五萬六千人的國中小師資,其中三分之一至今仍徘徊於教職之外。
八月份《親子天下》打電話到各縣市詢問,本年度招考國小正式老師的名額,結果發現今年只有五個縣市招考國小正式老師;台北市招考六十四位老師,名額全國最多,但台北市之前已經停辦三年。台南縣已經停辦國小正式老師甄試七年、宜蘭縣停辦六年、南投縣和基隆市則停辦五年。
許多承辦人員一接起電話,都先沉吟︰「今年沒考,很多年都沒考了。」南投縣教育局學管科,承辦人員連珠砲般的應答︰「怎麼敢招考呢?減班減得嚇死人了,尤其是那些大型國小,一下子少掉好多班喔,好可怕,老師超額怎麼處理?」
什麼叫做教師超額?就是減班後,多出來沒有學生可教的老師。超額的老師就只能調動到同一縣市還有缺額的學校任教,萬一該縣市所有的缺額都滿了,那麼最壞的下場就是資遣。「全國沒有人敢開第一槍(資遣老師),所以只好一直控管正式老師的名額,用代課老師來補缺,」已經整整六年沒有招考小學正式老師的宜蘭縣教育處處長陳登欽說。
老師們面臨沒有學生教的窘境,只能先求有飯碗,再談教育理想。「有的老師擔心被超額,寧願請調到只有六班的小型學校。因為,小型學校只有六個班,除非滅校,否則不可能再減班了,也就是老師找到真正的鐵飯碗,」台東縣教育處處長汪履維描述現況。
二、代課老師年年換、比率高
少子化減班,老師超額的壓力下,真正有心追求教職的年輕老師,面對的是一個無法進入,門檻有如銅牆鐵壁的職場。今年全台灣只有五個縣市招考小學老師,這些鳳毛麟角的缺額,錄取率幾乎不到一%,比今年人數大暴增的末代司法官特考錄取率一.八二%、外交官特考三.七七%的機率還低。
難怪台灣年輕的數學實習老師,都把教職當做跳板。因為實習後,能從代課轉正職的機會微乎其微,就算有滿腔的熱情,這個職場也幾乎不給機會。
真的想當老師,只有先從一年一聘,年年得考試的代課老師做起。正式教師名額在嚴格控管之下,聘用代課老師成為學校調度人力最有彈性的做法。根據統計,目前國內中小學有約四千多名的代課教師。高比率的代課老師,犧牲的是學生穩定的受教權。
因為,每年有菜鳥代課老師報到,正式老師往往將最難管的班,最麻煩的行政工作留給代課老師。前年底媒體報導,台北市一四一所公立小學中,將近八成的導師都是由代課老師擔任。奇特的現象讓家長不滿,市議員出面召開記者會,呼籲重視流浪教師的效應。今年以來,台中縣、高雄縣等地也有數起家長代表抗議學校代課老師過多,導致學生年年換老師,影響教學品質的新聞。
「高年級學生比較難帶,還有學校老師指定不教五年級,統統由代課老師帶,」一位台北縣國小校長搖頭。
國中的情況尤其嚴重,因為國中採取分科教學,聘用一位專科老師就得保證學校以後有足夠的班數和時數可以教。因此,教育部規定國中老師代課比率可以高達二○%。
代課老師變成常態,甚至進而扛下正式老師不願做,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結果受損害的是學生、代課老師和台灣的教育品質。
「代課老師對學生真的不好,和學生還有家長的關係都不能累積,年年得重來。我不知道明年自己會在哪一個縣市,很沒有安全感,」曾在南投和苗栗擔任國中代課老師的蘇麗華說。
三、從「志業」變成「鐵飯碗」
「老師」在市場上供給過度,因此缺額愈來愈稀少。但老師的優渥薪資、穩定的上班時間、固定的寒暑假和完整的福利,在不景氣的時代,仍吸引許多人前仆後繼的投考。
根據教育部統計,在台灣,高中以下學校平均教師的薪資,碩士學位年薪起薪是六八.四萬,平均月薪近五萬。台灣碩士學位、擁有十五年教學資歷老師的平均年薪和台灣人均GDP相比是一.九五倍,與所有OECD國家相比,排名第二,僅次於韓國。
但是透過考試,卻無法測出老師的熱情,找到真正的好老師。人力網站上現在都開闢獨立的「教職網」,網站上詳細羅列教師待遇和教師福利,包括教師請假權益、子女教育補助、生育喪葬補助等明細,來吸引求職者。
補習班也開闢教師檢定和教師甄試的專攻班和衝刺班。「特聘指導教甄實務豐富經驗的老師,說明教甄過程評委希望看到的『教學檔案』有何特色!」補習班的唯一目的在於讓考生上榜,但是,老師的熱情是補習補不出來的。
四、「怪獸家長」時代來臨
家長愈來愈挑剔,也愈來愈積極參與學校的事務,但是老師卻沒有準備好,面對不一樣的世代與環境。
曾任台東大學教育系教授的台東教育處處長汪履維是「老師的老師」。他分析,現在國中小老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和家長溝通。但是,這一個部分學校完全沒有教,事實上教授們可能也不會教。
「尤其是那些年輕的老師,他們在家都只是別人的子女,一下子當了老師,身分跳級。面對年紀較長和經驗更豐富的家長,溝通遇到困難時,根本不知道怎麼辦,就只有逃避,要不就是深受打擊,退出這個職場,」汪履維說。
怪獸家長會成為教職的一大挑戰,也透露了老師的進步,跟不上外在環境的改變。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觀察指出,國中小老師所處的環境相對封閉,和社會的現況有距離。比方說二十多年前已經解禁的髮禁,現在某些學校仍然雷厲風行。「曾經處理一件老師把學生綁在座椅上不當管教的案件,老師還說這是創意的教學,」馮喬蘭不可置信的說。
誰來挺好老師?
老師們面對著四大改變,熱情一點一滴耗盡,最需要的支援是專業學習團隊的砥礪和公正的績效評鑑,以鼓勵好的表現,提升士氣。
四一○教改首屆召集人張則周教授回顧教改歷程,他說國中小老師就像是管理生態園的園丁,必須時時注意每一種不同生物的需求。「老師必須有熱情、有專業、時時進修、彼此合作。」
馮喬蘭則認為熱情和專業是相輔相成的,「你有熱情是因為專業上不斷的成長,專業上精進的動力則來自於熱情。」
但在目前的結構下,老師是一個孤獨的工作。一旦進入教室,就必須獨自面對全班的學生和家長,下課的時候,往往也是在教室裡和學生做伴。「縣內很多學校沒有老師專屬辦公室。科任老師上課時,導師也得坐在教室沒地方可去,你說,這樣怎麼可能會有老師之間的專業對話?」彰化縣教師會理事長江錦錢說。
在師培教育中提供給現場老師需要的專業;在教師的生涯中,設計出一個有利於專業對話和進修的機制,是搶救好老師迫切需要的改革。「若是政府沒有先把制度和結構面建立完善,是我們大家對不起老師,」張則周說。
目前的教師進修流於形式,是被批評的主因。全教會對外事務部主任吳南嬿是國中老師,她指出︰「進修課程應該針對老師真正的問題。若是開『當班上有黑幫老大,老師怎麼辦?』、『有學生帶刀上課,老師怎麼辦?』這樣的課程,我一定會去上課!」
以公正評鑑取代年資決勝負
要鼓勵好老師,就應該讓好老師被看到,但目前缺少讓老師信服的評鑑機制,是進步的一大阻力。
《親子天下》調查,超過一半(五五‧八%)的老師贊成教師評鑑,五年以下年資的老師,更有高達七成贊成教師評鑑(表九)。「說真的,我希望趕快來評鑑,讓努力被看見,」一位多次獲得獎項的國中老師說。
欠缺公正評鑑機制,目前在學校現場,教師之間的評比,多半只能以「年資」決勝負。譬如,當學校減班,要決定哪位教師為「超額教師」必須離開學校時,默契多半是「後進先出」。也就是說不分教學績效,菜鳥老師先走。今年屏東縣教育處,希望公平遴選超額老師,制定縣內統一的超額教師積分表,結果引發老師全面抗議。
高雄一所國小自訂的超額老師積分表中,老師服務年資一年,可以換算積分兩分,且計算無上限;獲得全國性優良教師獎或是教學卓越獎,最多也只能轉換積分五分。也就是說年資二十年的老師就有四十分積分,年資五年的資淺老師就算得過師鐸獎,也無法與之競爭。
老師的薪資調整,年資也是關鍵影響因素。在評鑑制度不彰、吃大鍋飯的大環境下,要鼓勵好老師持續不斷貢獻熱情,實在是苛求。
在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前夕,看到老師的熱情一點一滴消失,實在讓人憂心。老師是台灣競爭力的推手,也是許多人生命中的貴人。很多人都希望能夠發自內心,再長長的喊一聲︰「起立、敬禮、謝—謝—老—師—。」搶救好老師,是所有人的責任。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0年09月號】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偏食養出瘦皮猴 家長心態要改
20100908 12:06:39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8日電)雖然小胖子愈來愈多,瘦皮猴卻不少,有醫師在兒童體重門診看到,大約1成2的小朋友過輕,除了孩子偏食外,家長很多東西不敢給孩子吃,也是重要原因。
3歲半的林小妹妹身高93公分,重13.5公斤,比2個半月前重了近1公斤,在同齡孩童中,體形仍是「山比巴(閩南語瘦子之意)」,屬於嬌小的末段班;然而,這多出來的體重得來不易,因為要改掉她只吃零嘴甜食的壞習慣,可真不容易。
書田診所兒童體重管理部主任陳永綺今天表示,林小妹妹的媽媽身材也瘦,為孩子的體重心煩,問題是她愈是規定不能吃這吃那,女兒愈是偏食,胃口也愈不好,最後她只好求助營養諮詢門診,採用「3比8」的飲食原則,努力加餐飯。
所謂「3比8」原則就是3餐中間吃點心,以及要足量多餐、要慢食、要高蛋白飲食、要均衡飲食、要控管情緒、要適當運動、要拒當夜貓子、要注意飲食型態。
陳永綺說,門診中約有1成2的小朋友面臨體重過輕,男女比例相當;常見症狀包括偏食、胃口不佳、便祕、脹氣、過敏等,容易有貧血、易感冒、免疫力下降、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及情緒障礙等問題發生。
她建議,家長可從健保兒童手冊附錄的生長曲線表,判定孩子是否太瘦,如果生長曲線表低於15%、生長曲線往下移、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15時,就要注意可能有體重過輕。BMI值計算方式是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值。
此外,由於兒童肥胖、皮膚過敏、氣喘等情況日益常見,有些家長對孩子的飲食限制愈來愈多,陳永綺也提醒,家長的心態也要改一改,限制過頭反而會讓孩子在壓力下,更加偏食、拒食。990908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8日電)雖然小胖子愈來愈多,瘦皮猴卻不少,有醫師在兒童體重門診看到,大約1成2的小朋友過輕,除了孩子偏食外,家長很多東西不敢給孩子吃,也是重要原因。
3歲半的林小妹妹身高93公分,重13.5公斤,比2個半月前重了近1公斤,在同齡孩童中,體形仍是「山比巴(閩南語瘦子之意)」,屬於嬌小的末段班;然而,這多出來的體重得來不易,因為要改掉她只吃零嘴甜食的壞習慣,可真不容易。
書田診所兒童體重管理部主任陳永綺今天表示,林小妹妹的媽媽身材也瘦,為孩子的體重心煩,問題是她愈是規定不能吃這吃那,女兒愈是偏食,胃口也愈不好,最後她只好求助營養諮詢門診,採用「3比8」的飲食原則,努力加餐飯。
所謂「3比8」原則就是3餐中間吃點心,以及要足量多餐、要慢食、要高蛋白飲食、要均衡飲食、要控管情緒、要適當運動、要拒當夜貓子、要注意飲食型態。
陳永綺說,門診中約有1成2的小朋友面臨體重過輕,男女比例相當;常見症狀包括偏食、胃口不佳、便祕、脹氣、過敏等,容易有貧血、易感冒、免疫力下降、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及情緒障礙等問題發生。
她建議,家長可從健保兒童手冊附錄的生長曲線表,判定孩子是否太瘦,如果生長曲線表低於15%、生長曲線往下移、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15時,就要注意可能有體重過輕。BMI值計算方式是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值。
此外,由於兒童肥胖、皮膚過敏、氣喘等情況日益常見,有些家長對孩子的飲食限制愈來愈多,陳永綺也提醒,家長的心態也要改一改,限制過頭反而會讓孩子在壓力下,更加偏食、拒食。990908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教改談了16年 大人心態仍沒變
2010-09-03 中國時報 【本報訊】
事隔十六年,耗資八百萬,好不容易召開的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才閉幕,就毀了!毀掉十六年一次教育大拜拜的,不是學者專家,而是依例開學就舉行第一次模擬考的國三生,考試非出於他們的意願,毀了攸關他們未來升學重要的會議更出乎他們意料之外,但是,沒辦法,因為孩子的未來九成九操諸大人們手中。
孩子其實根本沒有發言權,他們悶頭應考,讓他們考試的是老師,摔考卷的也是老師,但老師有多少發言權呢?班級學生考上明星學校愈多,就愈是被定義為「優良」的教師,至於以前的放牛班、現在改個名稱的職能班教師,只能拚了命希望自己的學生不中輟、不學壞,尤其別碰上幹了壞事還怪老師放棄他的孩子。
教育部長吳清基很誠實的說,他一直到媒體訪問時才知道北北基模擬考的情形,長假才放完立刻考試,確實對學生身心造成壓力,今年來不及阻擋,但會列為教育部訪視項目,未來若有類似情況,將列為缺失扣分。當過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都不知道北北基國三生的苦悶,他大概還不知道,開學第一天就模擬考的國三生,豈止北北基,全國都如此!
根據全教會秘書長吳忠泰的估算,台北市一個國三班級,十天內要考到一千二百到二千張考卷,約七到十二公斤,這個些數據不只適用於台北市的孩子,全國意在升學的孩子,差不多一個班級,十天內也得考上八百到一千五百張考卷。
十六年前的全國教育會議,召開所為何來?不就是為了減輕孩子的升學壓力,十多年來教改推出無數方案,不論高中或大學,升學方式從早年的一試定終身,到免試、申請、推甄、分發,還有因應偏遠校區的繁星…,不一而足,唯一沒變的是,還是要以分數為憑,高中、大學如此,研究所亦復如是,有哪個大小孩笨到以為玩社團能玩進研究所,那就等著家裡蹲吧。
十六年教改,養肥無數補教名師,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這還不夠,連公務員考試都得靠補習班密集猜題,有考試就有分數,有分數就有壓力,期望一個以考試用人的社會,沒有分數的壓力,那是痴人說夢。除了分數,還有其他鑑別的標準嗎?所謂其他的鑑別標準,不會引起特權猜測嗎?換一個角度,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差別心,認為明星高中一定比社區高中好、高中要比高職好,或者台大一定最好、非上大學不可,孩子的壓力還會這麼大嗎?
我們的教育,難道一點都沒有長進嗎?其實不然,許多老師,已經從孩子入學開始的第一天起,教育學生、也教育家長,「選擇可以很多。」甚至不斷告訴學生和家長,學校裡的功課壓力不小,不必再花太多時間補習,密集無喘息的學習,反而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遑論創意。弔詭的是,這樣的老師,中南部顯著比北部多,他們不在乎任何教改或升學模式的改變,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每一個方案中,都有選擇的機會,而且,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滿意。當然,即使有這樣的老師,還是有轉過頭照樣讓孩子去補習的家長,那麼,孩子的壓力該怪誰呢?如果大人的心態不變,全國教育會議再召開九次、十次,情況改善的機率依舊是零。
全國教育會議開會期間,各個民間團體也集結場外,舉行民間版的教育會議,原因很簡單,因為民間關心的包括十二年國教實施期程、教師評鑑實施期程等都沒在官方版的會議中提出討論。
那麼盛大舉行的全國教育會議到底討論了什麼?臚列出來不可謂少,大到黃金十年教育政策白皮書、因應少子化策略,小到強化家庭教育,推動全國「孝親月」及「祖父母節」,一應具全,就是沒談如何減輕升學壓力;至於十二年國教到底要推託到何時?吳清基的說法是:後年總統選舉前,一定會宣布實施期程,不擺明了拿十二年國教當選舉支票嗎?僅就這一點,就不符合教育的宗旨。
教育是百人樹人的事業,十六年如果還改變不了主導教改的大人的心態,那麼就再走他十六年,讓三代之後的人再譏笑一次,學者專家可以拖磨孩子的耐心和抗壓性,就是別拿教育當政客搏輸贏的工具。
Comments:題目寫錯了,是大人的心態沒變,教改不可能成功。不過我幾乎可以說真正的情況是,一百個家長只有一個家長願意面對「成績不代表幸福與快樂」這個事實,因為他們出了社會都還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帶給他們幸福與快樂。而這一個願意面對的家長也很無奈,因為他的另一半不願意面對,所以就算有一個願意面對的家長,他的小孩也不會脫離考試的地獄。那麼真正能快樂的小孩有多少呢?就是當那百分之一遇到另一個百分之一,答案就是一萬個才有一個,難怪叫做萬中選一!千萬別說真正快樂的小孩是考第一名那一個,這樣想就是不願意面對「成績不代表幸福與快樂」。
事隔十六年,耗資八百萬,好不容易召開的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才閉幕,就毀了!毀掉十六年一次教育大拜拜的,不是學者專家,而是依例開學就舉行第一次模擬考的國三生,考試非出於他們的意願,毀了攸關他們未來升學重要的會議更出乎他們意料之外,但是,沒辦法,因為孩子的未來九成九操諸大人們手中。
孩子其實根本沒有發言權,他們悶頭應考,讓他們考試的是老師,摔考卷的也是老師,但老師有多少發言權呢?班級學生考上明星學校愈多,就愈是被定義為「優良」的教師,至於以前的放牛班、現在改個名稱的職能班教師,只能拚了命希望自己的學生不中輟、不學壞,尤其別碰上幹了壞事還怪老師放棄他的孩子。
教育部長吳清基很誠實的說,他一直到媒體訪問時才知道北北基模擬考的情形,長假才放完立刻考試,確實對學生身心造成壓力,今年來不及阻擋,但會列為教育部訪視項目,未來若有類似情況,將列為缺失扣分。當過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都不知道北北基國三生的苦悶,他大概還不知道,開學第一天就模擬考的國三生,豈止北北基,全國都如此!
根據全教會秘書長吳忠泰的估算,台北市一個國三班級,十天內要考到一千二百到二千張考卷,約七到十二公斤,這個些數據不只適用於台北市的孩子,全國意在升學的孩子,差不多一個班級,十天內也得考上八百到一千五百張考卷。
十六年前的全國教育會議,召開所為何來?不就是為了減輕孩子的升學壓力,十多年來教改推出無數方案,不論高中或大學,升學方式從早年的一試定終身,到免試、申請、推甄、分發,還有因應偏遠校區的繁星…,不一而足,唯一沒變的是,還是要以分數為憑,高中、大學如此,研究所亦復如是,有哪個大小孩笨到以為玩社團能玩進研究所,那就等著家裡蹲吧。
十六年教改,養肥無數補教名師,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這還不夠,連公務員考試都得靠補習班密集猜題,有考試就有分數,有分數就有壓力,期望一個以考試用人的社會,沒有分數的壓力,那是痴人說夢。除了分數,還有其他鑑別的標準嗎?所謂其他的鑑別標準,不會引起特權猜測嗎?換一個角度,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差別心,認為明星高中一定比社區高中好、高中要比高職好,或者台大一定最好、非上大學不可,孩子的壓力還會這麼大嗎?
我們的教育,難道一點都沒有長進嗎?其實不然,許多老師,已經從孩子入學開始的第一天起,教育學生、也教育家長,「選擇可以很多。」甚至不斷告訴學生和家長,學校裡的功課壓力不小,不必再花太多時間補習,密集無喘息的學習,反而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遑論創意。弔詭的是,這樣的老師,中南部顯著比北部多,他們不在乎任何教改或升學模式的改變,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每一個方案中,都有選擇的機會,而且,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滿意。當然,即使有這樣的老師,還是有轉過頭照樣讓孩子去補習的家長,那麼,孩子的壓力該怪誰呢?如果大人的心態不變,全國教育會議再召開九次、十次,情況改善的機率依舊是零。
全國教育會議開會期間,各個民間團體也集結場外,舉行民間版的教育會議,原因很簡單,因為民間關心的包括十二年國教實施期程、教師評鑑實施期程等都沒在官方版的會議中提出討論。
那麼盛大舉行的全國教育會議到底討論了什麼?臚列出來不可謂少,大到黃金十年教育政策白皮書、因應少子化策略,小到強化家庭教育,推動全國「孝親月」及「祖父母節」,一應具全,就是沒談如何減輕升學壓力;至於十二年國教到底要推託到何時?吳清基的說法是:後年總統選舉前,一定會宣布實施期程,不擺明了拿十二年國教當選舉支票嗎?僅就這一點,就不符合教育的宗旨。
教育是百人樹人的事業,十六年如果還改變不了主導教改的大人的心態,那麼就再走他十六年,讓三代之後的人再譏笑一次,學者專家可以拖磨孩子的耐心和抗壓性,就是別拿教育當政客搏輸贏的工具。
Comments:題目寫錯了,是大人的心態沒變,教改不可能成功。不過我幾乎可以說真正的情況是,一百個家長只有一個家長願意面對「成績不代表幸福與快樂」這個事實,因為他們出了社會都還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帶給他們幸福與快樂。而這一個願意面對的家長也很無奈,因為他的另一半不願意面對,所以就算有一個願意面對的家長,他的小孩也不會脫離考試的地獄。那麼真正能快樂的小孩有多少呢?就是當那百分之一遇到另一個百分之一,答案就是一萬個才有一個,難怪叫做萬中選一!千萬別說真正快樂的小孩是考第一名那一個,這樣想就是不願意面對「成績不代表幸福與快樂」。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