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學者研究:每天跳繩30分鐘 孩子長高腦力好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台灣學者找到了學童長高的處方!陽明大學副教授劉影梅針對宜蘭縣四鄉鎮逾千位小四學童進行研究,發現只要每天跳繩三十分鐘,連續跳二十周,就能比對照組同齡生多長高一點五公分;這項研究將在本月底於香港舉行的全球健康與公眾健康教育國際研討會中發表。
劉影梅說,每天跳繩三十分鐘不只能長高,實驗採用陽明大學教授郭博昭研發的心率頻譜計進行前、後測,發現跳繩還能讓學童有較佳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即自律神經)控制能力,「不只長高,還可能變聰明、學習表現更好。」劉影梅說,體力加腦力就等於競爭力,如果全台都能推行跳繩,定能「強國強身」。

教育部的體適能檢測發現,宜蘭縣小一學童的身高、體重都排名全台倒數第二,國小生的平均身高低於全國一公分,劉影梅因此針對宜蘭南澳、壯圍、五結、宜蘭市四鄉鎮共廿七校、一一七三名小四學童進行實驗,發現持續跳繩,就能比不跳繩的學童長得高。

劉影梅指導碩士生楊雅嵐在宜蘭縣公館、光復國小等校的實驗顯示,跳繩的四年級學童從去年九月的平均一三七點一公分,長到今年一月的一三九點九公分,比沒跳繩的對照組多長一點五公分,且女生的長高效果比男生更明顯。

她強調,只要是戶外的跳躍運動,如追趕跑跳,都有助於長高;選擇跳繩則因易於普及,最便宜的跳繩一條只要十元,且即使下雨,也可在室內跳。

但劉影梅也提醒學生及家長,最好進行中強度的跳躍,以跳繩為例,一分鐘跳六十至一百下即可;高強度、長時間的訓練,如跳司令台,則可能破壞生長板,反而長不高。

劉影梅建議,每天跳繩三十分鐘,可分成十次循環,每個循環跳一分半鐘,休息一分半鐘,且不要急跳急停,要停時可慢跳、或改為步行。學童可利用在校的早自習、課間及課後,或回家後的時間,分次把十個循環跳完。

【2011/10/17 聯合報】

洪蘭:沒有退路時,路就出來了

2011-10-14 中時樂活 作者:洪蘭

當沒有人可以靠時,自己就勇敢起來了;也發現中國古代兵法很有道理,破釜沉舟、過河卒子的確有效,沒有退路時,路就出來了。人生不可能沒有挫折,大起大落是常事。人要靠自己,千金散盡還復來,只要有能力、有信心,絕對可以東山再起。

一位在美國的朋友告訴我,過去一位在事業上非常得意的朋友,現在落魄到幾乎無家可歸,快變成華爾街的遊民了。原來他投資失利,不但退休金泡湯,房子還被拍賣,加上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找工作不易,現在情緒低落。大家輪流請他吃飯,給他打氣,怕他去自殺。我看了信很同情他,但想起我父親常說,年輕時吃點苦沒有關係,不要老了,做不動了,再來辛苦。也想到朋友是救急不救窮,他靠別人不是長久之計,一定要自己站起來才行。

美國有位很成功的證券公司董事長在他回憶錄中說:身為黑人,要出人頭地有很多不利的地方,幸好他有位好媽媽,教給他樂觀進取的主動積極人生態度(難怪拿破崙說一個孩子行為舉止的好壞,完全取決於他的母親)。這位董事長小時家境貧窮,沒有任何娛樂,唯一的娛樂是每天跟母親一起看電視。

當時美國西部片盛行,專演白人跟印第安人打仗。每次打到最後,彈盡援絕時,鏡頭就會轉到地平線,整個螢幕除了黃沙和仙人掌,沒有任何東西。這時他母親就會指著電視機說:「兒子,看到了嗎?騎兵隊不會來。」當時他不能接受母親的話,螢幕中明明遠方煙塵飛起,馬蹄聲響起,這不是騎兵隊來了嗎?結果鏡頭一拉近,果然不是騎兵隊。

當然演到最後一定是白人英雄贏了,他母親就說:「看,他會贏就是他不期待騎兵隊來救他。」沒有外援就只好發揮聰明才智,想辦法自救,人只有靠自己才會看到明天太陽的升起。後來他每次碰到挫折,山窮水盡時,耳邊就響起母親的話:「騎兵隊不會來。」他只好自己扮演騎兵隊,把自己從困境中救出來。他說若一心等待別人救援,他現在已是餓莩了。

我出國時,父親在松山機場也跟我說了同樣的話:「我們是異鄉人,在別人的社會裡討生活,碰到挫折是本分,是本分就不可以抱怨;不抱怨,就可以把指責別人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解決手邊的問題。」又說:「人在海外,隔了個太平洋,不能靠家裡來幫忙;出外,一切要靠自己。因為遠水救不了近火,不要浪費時間去譴責他人,也不要浪費精力去自怨自艾,這些都無濟於事。」父親強調,凡事只有自己可以怪,因為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情況的。別人或許騙了你,但他沒有強迫你。

我發現當沒有人可以靠時,自己就勇敢起來了;也發現中國古代兵法很有道理,破釜沉舟、過河卒子的確有效,沒有退路時,路就出來了。人生不可能沒有挫折,大起大落是常事,我寫信告訴那位朋友,人要靠自己,千金散盡還復來,只要有能力、有信心,絕對可以東山再起。

我們也要趁早把這個道理教給孩子。